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法院要闻

航法青年说丨王思琦:在磨砺中成长 于奋斗中绽放

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4:51:55



大家好!我是王思琦。八个月前,我告别了熟悉的执行岗位,成为一名速裁庭法官,这不仅是岗位的变迁,更是使命的重塑。执行,是司法链条的末端,重在兑现“纸面正义”;而审判,则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诉求中辨法析理,寻求定分止争的“最优解”。这半年,在团队托举与前辈引路下,结案540余件,质效指标均处于优良区间,但我深知,在结案时长、调解率、庭审驾驭、文书质量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面对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办案态势,我摸索着前行,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分享:

一、心态归零,主动蜕变

初入速裁,面对汹涌的案卷潮水,也曾焦虑无措。我深知,唯有彻底放下等靠思想,从零开始,积极应对,才能尽快进入状态。我沉下心,研读类案的精品文书,汲取裁判方法,优化写作技巧;主动和其他法官组合议庭,学习他们驾驭庭审的节奏、归纳争议焦点的敏锐。每一次合议,每一次请教,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。心态的主动调适,让我在审判席上逐渐由生涩走向从容,也让我的文书一点点进步。

二、注重庭前,赢得速度

速裁之“速”,绝非仓促应付,而是源于庭前工作的深度与精度。张朝辉法官在一次经验介绍中说到了庭前工作的重要性,我也尝试在庭前下足功夫,把精细化的庭前工作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起点。通过仔细审阅起诉状、答辩状,结合初步证据筛查及庭前会议,快速锁定争议焦点,了解当事人的诉讼目的,积极开展庭前调解,做好预判,把宝贵的庭审时间用在刀刃上,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开庭,这样结案任务才有保障。

三、学会共情,如我在诉

速裁案件金额不大,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。坐在审判席,我努力理解双方立场,尝试用当事人听得懂的语言释法明理,在可能的范围内探索调解空间。学会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,如遇到争议较大的案件,写完判决后,我会和书记员一起探讨并站在案件当事人的立场,评判这样的判决能否说服他们,当事人是否感受到公平公正,并做好判前沟通工作,降低败诉方预期同时再次争取调解。

回望这半年,案牍劳形是常态,披星戴月亦是寻常。但每当团队的结案数据刷新,每当看到当事人纠纷化解后舒展的眉头,每当听到书记员们高效配合后发出的会心一笑,那份职业的价值感便足以驱散疲惫。案多人少是现实,但从来不是我们降低标准、放弃追求的借口,它恰恰是磨砺我们青年干警意志与智慧的熔炉。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,让我们继续并肩携手,用青年人的锐气和担当,在司法的激流中勇毅前行。

责任编辑:政治部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5144232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